外设大厂贝尔金Belkin宣布放弃Matter标准

外设大厂贝尔金Belkin宣布放弃Matter标准

近日,外设大厂贝尔金Belkin宣布其智能家居品牌Wemo已决定暂停所有兼容Matter的配件开发。大厂退出Matter舞台无疑给这个落地不久的智能家居标准增加了压力,也或多或少暴露了其中的紧张局面。是把所有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?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利益做出权衡?这二者之间的冲突不容忽视。

关于Matter标准,它其实是一种连接标准,可以让跨平台的智能家居设备实现直接、本地、安全的相互通信。Matter不仅对智能家居的底层设计进行了重组,也为各大厂商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。与其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设备与多平台兼容,各大企业倒不如把资源倾向创新功能的开发,因为有的时候,自己能做什么会比与谁合作更为重要。

也正因为如此,贝尔金同很多其他智能家居企业一样,有些进退两难。如果单从智能设备的角度来看,它的两款产品Wemo智能开关和智能插头还是相对基础的。而有了Matter,基础款开关和插头就会愈加变得廉价、缺乏特色。近年来,Wemo的卖点主要在于Apple Home的兼容性,也是该领域的头部企业。但随着Matter的问世,任何人都能与Apple Home互联。失去了差异化功能或属性,贝尔金的产品也就只能沦为商品。

外设大厂贝尔金Belkin宣布放弃Matter标准

Wemo智能可视门铃售价$249.99,但仅兼容Apple Home

不过,产品剥离差异化特征,走向商品化,难道就是敲响了丧钟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商品化带来的其实是商业模式向平价和实用性的转变。毕竟在智能家居兴起之前,谁会在意自己家的开关用的什么牌子?而有了现在的通用兼容标准,更多人会选择购买智能家居设备,这块蛋糕也会更大。

Matter标准最初能够实现的功能大体上是基于上述原因而考量的。对于目前尚未安装智能家居的人来说,这些基本功能其实足矣。动动嘴巴就可以控制开关,还能调节明暗和颜色,多炫酷。智家发烧友们也许还会对自适应照明这样的功能有要求。不过归根到底,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,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智能家居控制。再理想化一点,就是希望能像家里的管道系统一样自如贯穿全屋。这便是Matter的价值所在,为跨平台的本地控制提供了基础。

然而,包括贝尔金在内的大多数智能家居企业并不想为此让路,他们想的不是埋没于水泥之下的管道,而是“独树一帜”。“我们始终认为,商品化是缺乏创新的产物,而不是标准化。”昕诺飞Signify相关负责人表示,昕诺飞旗下品牌包括智能照明飞利浦Hue和Wiz均已宣布加入Matter。

企业需要生产更好的产品,贝尔金当然清楚地了解这一点。不过,它现在不能单靠兼容Apple Home作为“制胜法宝”了,战场已经转移到软硬件功能的创新层面。现今智能家居市场的趋势已不再是简单的远程控制,产品功能的独特创新才有助于脱颖而出:照明企业Nanoleaf发布全新运动感应智能开关,可学习用灯习惯并自适应;智能开关厂商Leviton推出互联电子产品生态系统,从照明开关到家用充电桩,助力家庭能源管理;Wiz推出SpaceSense运动感应功能,基于Wi-Fi信号检测实现开关控制。

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各大厂商都宣布支持Matter,但类似上述这种功能创新很多都是超出Matter规范的,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来进行管理,这也侧面反映了Matter内部存在的冲突。Matter的制定初衷是一个实现智能家居有效运作的统一标准。有了Matter之后,企业和用户都能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功能,而不用担心平台的兼容性。但问题是,厂商和平台完全可以只针对他们自身的产品做创新,或最多只和一两个平台合作。正如Nanoleaf的CEO Gimmy Chu所说,“如果你的产品的每个创新功能都要寄托于平台,那么就在这一瞬间,你已不再拥有创新主导权了。”

不过,Signify的Gramuglia指出,无论是通过Matter API中的厂商扩展还是额外的Matter API,基于Matter构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连接标准联盟CSA也表示,Matter的功能会根据联盟成员的一致同意,在相关适用标准化的领域做更多升级。说得直白一点,厂商授予绝对必要的控制,大家还是愿意的。但如果要给出超过必要范围的控制权,就众口难调了

上面我们分析了很多关于硬件厂商害怕商品化,平台其实也一样。尽管Matter的设计初衷是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任一平台,但我们仔细想想,其实也是易于大家切换到任一平台。如果相较于SmartThings强大的能源管理功能,用户更倾向Apple的自适应照明,大可以直接把设备切换到Apple,或者也可以使用两个平台,轻松享受两种功能体验。

所以我们说,不光光是设备厂商要衷于创新,平台也需要在创新性上发力,提供更好、更有用、更愉悦的使用体验。Apple的自适应照明与HomeKit安全视频功能,Amazon的Hunches主动预感功能,以及SmartThings家庭能源管理平台,都是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独特功能。但一旦要支持Matter,任何Matter设备都能包揽上述所有功能。这里我们要说一下,目前Nanoleaf全新Matter兼容灯泡还无法支持Apple的自适应照明,因为Apple尚未向Matter设备开放该功能。不过,Matter标准既已落地且来势凶猛,Matter设备不应在这方面受到限制,也不可能会沦为平台生态中的“二等公民”,一切都是迟早的事。

总结一下,虽说贝尔金在声明中并没有表示将永久终止Matter产品线,而是说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实现差异化区分时会把新的Matter产品推向市场,但这一举动仍然给持观望态度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Matter标准势必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标准的“顶流”,就像蓝牙之于耳机和Wi-Fi之于笔记本电脑一样。目前还没有入局的企业也不应觉得自己仍为“局外人”,不需要加以重视。大家想想,自从无线耳机推出后,还会在iPhone包装盒里看见过耳机线吗?同样的道理,过时的终将消亡,过程可能是漫长痛苦的,但这一天的到来不可避免。

本文由Matter.cn编译,如需转载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获得授权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3月3日 上午9:07
下一篇 2023年4月15日 下午2:16

相关文章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