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Matter 至少需要一台 Matter 控制器来为兼容的智能家居应用程序提供服务。
- 配件使用二维码、12 位数字或 NFC 配对。
-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运行,您需要一个使用 Wi-Fi 6 或更高版本的稳定 Wi-Fi 网络,最好还有一个密集的 Thread 网络。
选择合适的控制硬件
每个支持Matter的智能家居系统都至少需要一个Matter控制器。控制器本质上是一个中枢设备,管理配对、自动化和通信,包括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访问。控制器需要持续供电并连接至互联网,可以通过Wi-Fi或以太网连接。
好消息是,很多苹果、亚马逊和谷歌的智能音箱和显示屏已经更新,能够兼作控制器。如果您还没有这样的设备,建议购入一个,因为它不仅能管理自动化,还能与您偏好的语音控制平台兼容。此外,其中一些设备还具备Thread边界路由器功能,支持Thread设备配对。
支持Matter和Thread的智能音箱和显示器包括:
• 苹果HomePod(第二代)
• 苹果HomePod Mini
• 谷歌Nest Hub(第二代)
• 谷歌Nest Hub Max
• 亚马逊Echo(第四代)
• 亚马逊Echo Show 8(第三代)
如果这些设备不满足您的需求,还可以找到支持Matter的流媒体设备、Wi-Fi路由器等。示例包括Apple TV 4K、Google TV Streamer 4K、Google Nest Wifi Pro和从Eero 6开始的Eero路由器。三星甚至在某些电视、显示器和冰箱中也集成了Matter和Thread支持。
在购买前,请务必检查设备是否兼容。
通常,您需要为每个平台准备至少一个控制器。例如,若要将设备连接到Apple HomeKit平台,您需要HomePod或Apple TV;若使用Amazon Alexa,则需要Echo。
让硬件协同工作的软件
有些应用程序充当“Matter配置器”,辅助Matter控制器的设置和连接。一般来说,这包括Apple Home、Google Home、三星SmartThings或Alexa应用,另外也可使用Home Assistant或某些配件制造商(如Aqara、Eve、SwitchBot)提供的应用。
在配对之前,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,以支持最新的Matter协议,从而简化操作并可能解锁新功能。如果您是iPhone用户,请在iOS 18发布后尽快更新。
选择和配对Matter配件
Matter的最大优势在于,您只需在包装上找到Matter标志即可确认其兼容性。如果有此标志,产品就可以与任何支持Matter的智能家居应用配对,只要应用已链接了兼容的Matter控制器。
目前,Matter支持的配件种类不断增加,当前包括:
• 空气净化器
• 空气质量传感器
• 空调
• 窗帘/遮光帘
• 中枢(如Zigbee和Z-Wave协议)
• 门锁
• 风扇
• 灯泡和开关
• 插座
• 机器人吸尘器
• 安全传感器
• 电视和媒体设备
• 恒温器(和其他HVAC控制器)
未来支持的设备还可能包括冰箱、微波炉、洗衣机和干衣机、烟雾/一氧化碳警报器等。
如何配对Matter配件?
Matter设备的添加方式与其他智能设备类似,通常只需扫描Matter专用的QR码或输入12位数字代码。如果设备支持NFC无线配对,也可以尝试,但这种情况较少见。请妥善保管QR码或数字代码,以备重新配对时使用。
通常,配对多个平台时可能会遇到挑战,这被称为多管理员模式。虽然它允许一个设备与多个平台配对,但过程可能复杂,适合已经拥有多平台环境的用户。例如,在Apple Home中,您需要进入设备设置,选择开启配对模式,然后将代码复制粘贴到其他应用(如Alexa)。如果您有大量设备需要迁移,这个过程可能比较耗时。因此,建议尽量选择单一平台来简化设置和管理。
在应用中添加Matter配件后,别忘了为其命名并分配房间。设备名称应简短易记,便于语音命令,且与其他设备区分开来。例如,与其命名为“LIFX Bulb 5”,不如叫“Tall Lamp”,更便于Alexa或Siri识别。
让Matter家居系统顺畅运行
为了保持连接稳定,建议使用支持Wi-Fi 6、6E或7的Mesh路由器。Wi-Fi 5(即802.11ac)无法处理大量设备连接,且在一些公寓中信号覆盖不够全面。确保Wi-Fi网络稳定可避免设备频繁离线。
此外,若决定购买Thread设备,请记住,拥有的Thread设备越多,网络就越稳定。许多Thread设备可以作为中继点,将数据传输给其他设备的Thread边界路由器,以链接至智能家居系统和互联网。这是Thread集成进Wi-Fi系统的一个好处,您可以将边界路由器作为控制中枢使用。
最后,定期从智能家居应用中清除不再使用的设备和自动化规则,以减少软件负担。
(本文转载自pocket-lint,仅用于物联网知识普及与分享,如有侵权,请原作者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)